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521N/2021-748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 | 成文日期: | 2021-11-29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521N/2021-74819
其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
2021-11-2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11-29 14:4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人社局
关于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技能人才是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区技能人才队伍缺口大、培养少、流失多,特别是评级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技能人才晋升空间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产业的提升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技能人才评级制度。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试点企业参加的,具有本地区产业特色的技能人才评级制度。鼓励企业邀请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兄弟企业等外部专家参与企业技能人才评级工作,开展现场评价,提高同行专家的评级权重,以增加人才评级的通用度。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统筹使用人才专项资金,将培养技能人才所需经费纳入到人才专项资金;二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扩大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向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倾斜;三是规范提取和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部分。
3、建立技能人才诚信档案。企业普遍反映,当前企业间的技能人才跳槽现象比较突出。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建立技能人才的诚信档案。对于频繁跳槽、领完奖金就跳槽的功利主义行为进行约束,形成各行业良性竞争人才,避免恶意抢人的共识。
4、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人社、经信、科技、大数据等部门配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参与,强化专业链和产业链结合,通过人才需求规模、结构及毕业生就业等大数据的共享,将产业人才需求、就业质量等作为专业设置或调整、培养规模的依据,推进校企合作共办专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让专业设置更加精准对接柯城产业的发展需求。
5、加大技能人才住房保障力度。调整完善技能人才住房租售政策,降低人才公寓租售门槛,合理确定工业园区配套员工宿舍距离、规模、服务设施等,加大蓝领公寓建设,使技能人才安心在柯创业发展。
6、加大产教融合的用地保障力度。优先保障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等建设需求,按照科教用地管理,通过划拨方式供地或者以“零租金”的方式出让。
7、建立校企共同育人互动机制。鼓励企业将技能人才指导学生的人数和成效作为评级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技能人才兼职担任职业院校指导教师的情况作为评定高级技能人才职称的必备条件,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同时,要鼓励职业院校中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双师型”教师,为技能人才评级细则的修订提供专业化指导,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经济社会地位。
郑林树委员:
您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86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我局布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具备一技之长,有技能的劳动者提升一个等级。2020年全区共培训技能人员5234人,完成考核任务的130.8%,其中,举办国家职业技能培训27期,培训中级工、高级工1257人;专项能力班20期,960人取得专项能力证书。为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5个批次,1897人。建成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获得企业欢迎,培养130人。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近2万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1%以上。
二、多形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第一,举办大赛营造氛围,形成比学赶超,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去年举办区级综合性大赛1场、承办市级大赛1场、企业岗位练兵比武8场,共有1000多人参加。第二,为高技能人才开通直接晋升绿色通道。对企业生产实践中有绝技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技术技能骨干,开展职业能力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打破了唯学历唯资历的评价标准。第三,首次为企业推出线上技能培训。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期间,实施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以“云课堂”助力企业职工“练内功”,简化程序、简化材料,打造培训快车道。采用“一企一方式”,帮助企业和工人渡难关、稳生产、稳就业。
三、大资金扶持技能人才培养。我局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从就业保险金中提取1600万元用于技能人才培养,专款专账专项使用。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多次扩展培训内容,采取企业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岗位练兵培训、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等形式,由企业根据经营需要确定,我局给予相应补助。2020年企业开展培训、比武、以工代训等,共有42803多名技术工人等到培训,支付各类培养补贴1070万元。疫情期间鼓励企业开展线上培训,2万多人次参与线上培训,支付线上培训补贴34万元。
四、建学校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柯城区高级技工学校职校,已于2021年初开始动工建设,建成投入后,将改变柯城区无职校的历史。区政府投资5.78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一所公办的技工学校,学校位于航埠镇320 国道以南,规划文教路以东,规划物流大道延伸段以北,规划航埠大道以西。用地131.15亩,建筑面积约106182平方米,计划设计规模为100个班,年培养规模人数约5000人。学校建成后将积极结合专业链和产业链,精准设置专业、产教融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推动我区职业技能教育迈上新台阶、促进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全面建成“首善之区、幸福之区、运动之区、奋斗之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7日
(联系人:毛芳,联系电话:3023263)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21年4月7日印发
提案原文:
关于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技能人才是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区技能人才队伍缺口大、培养少、流失多,特别是评级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技能人才晋升空间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产业的提升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技能人才评级制度。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试点企业参加的,具有本地区产业特色的技能人才评级制度。鼓励企业邀请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兄弟企业等外部专家参与企业技能人才评级工作,开展现场评价,提高同行专家的评级权重,以增加人才评级的通用度。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统筹使用人才专项资金,将培养技能人才所需经费纳入到人才专项资金;二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扩大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向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倾斜;三是规范提取和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部分。
3、建立技能人才诚信档案。企业普遍反映,当前企业间的技能人才跳槽现象比较突出。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建立技能人才的诚信档案。对于频繁跳槽、领完奖金就跳槽的功利主义行为进行约束,形成各行业良性竞争人才,避免恶意抢人的共识。
4、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人社、经信、科技、大数据等部门配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参与,强化专业链和产业链结合,通过人才需求规模、结构及毕业生就业等大数据的共享,将产业人才需求、就业质量等作为专业设置或调整、培养规模的依据,推进校企合作共办专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让专业设置更加精准对接柯城产业的发展需求。
5、加大技能人才住房保障力度。调整完善技能人才住房租售政策,降低人才公寓租售门槛,合理确定工业园区配套员工宿舍距离、规模、服务设施等,加大蓝领公寓建设,使技能人才安心在柯创业发展。
6、加大产教融合的用地保障力度。优先保障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等建设需求,按照科教用地管理,通过划拨方式供地或者以“零租金”的方式出让。
7、建立校企共同育人互动机制。鼓励企业将技能人才指导学生的人数和成效作为评级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技能人才兼职担任职业院校指导教师的情况作为评定高级技能人才职称的必备条件,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同时,要鼓励职业院校中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双师型”教师,为技能人才评级细则的修订提供专业化指导,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经济社会地位。